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023-63527561
開縣雪寶山旅游景區道路雙河口至車場壩段改造工程(雙河口至鐘鼓溪段)環境信息公示(第二次)
1.建設項目情況簡述
雙河口至車場壩公路是進出雪寶山景區的唯一對外交通通道,起于滿月鄉雙河口橋與S202城黔路相接,途徑關面、百里、白泉、鐘鼓溪、石關門、上華道班、飛播站、手扒巖,止于雪寶山車場壩,編號為X440。隨著近年縣政府對雪寶山旅游業的日益重視,開發力度的逐漸加大,原有道路現狀已不能滿足城鄉資源互動和鄉村旅游、特色農業產業、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為滿足當地經濟建設需要,改善居民出行條件,對開縣雙河口至車場壩公路進行路面加寬整治,勢在必行。雙河口至車場壩公路全長
2.建設項目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項目在施工期和運營期會對周圍水、氣、聲以及生態景觀帶來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如下:
施工期施工機械產生的噪聲,施工挖、填土及材料運輸產生的揚塵,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施工建筑垃圾,因施工開挖及植被剝離帶來水土流失等對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以及施工占地等對沿線自然生態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運營期機動車產生的噪聲、尾氣對周圍聲環境、環境空氣及生態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道路運輸所帶來的環境風險。
3.預防或減輕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1)生態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
根據查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擬改造道路全線永久占地面積約462.5畝,包括舊路占地面積為191.4畝,全部為道路用地;新增占地面積為271.1畝,新增占地中旱地面積為55畝、有林地為8.7畝、占用居民房屋面積8.6畝、占用荒地及草地155.2畝、占用灌木林地面積43.6畝。道路施工臨時占地面積為4.5畝,用于布設施工營地,其占地性質為荒地及草地。不涉及基本農田、飲用水源保護區等。工程建設完成后,主體工程被占用的土地類型都變為幾乎沒有生產能力的道路用地,導致區域內生態環境的生產力下降,評價區內現狀總生產力達到3.15×104t/a,生物量共計有5.94×105t,擬改造道路施工占地損失植被生物量共計44.5t,僅占評價區總生物量的0.007%,給農作物產量造成的損失約4.05t/a,占評價區總農作物產量的0.26%。說明工程建設對評價范圍內的自然生產力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會對自然體系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產生的影響;永久占地范圍內的植物物種都是當地普通的、周邊常見的植物,未發現特有種以及窄域分布種,在采取本報告及生態專章提出的生態環境防護及恢復措施后,項目的建設對區域動植物多樣性的影響甚微。
根據預測結果,在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情況下,工程建設將新增碎土流失量1413.4t。在建設期應嚴格落實水保措施,施工前根將占地范圍內的表土進行剝離,袋裝收集后臨時堆場在施工營地內,施工結束后用作綠化覆土。在施工場界、臨時占地內布置截排水溝、擋土墻及沉砂池,基礎開挖避開暴雨季節,加強道路兩側的綠化措施,使區域植物生物量有所恢復。擬改造道路施工完成后,除工程占地外的其他用地全部覆土綠化,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和補償了因道路改造施工帶來的生態影響。
(2)地表水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
① 施工期
施工過程中的水污染源主要為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營地內加工作業產生的生產廢水、橋梁施工廢水、車輛沖洗廢水等。如不處理直接排放,將對周圍水環境造成污染。
施工營地加工區內設完善的截排水溝及隔油沉砂池處理,加工廢水經收集沉淀后,全部回用于場地灑水或車輛清洗用水,不外排;施工人員生活污經施工營地內設置的隔油池及改良型化糞池收集處理后,用于場地清潔、綠化灌溉或交當地居民做農肥,嚴禁外排;橋梁施工期在橋梁施工場地設置簡易沉淀池及泥漿收集池,收集橋梁施工產生的泥漿、施工廢水等;泥漿經收集后做固廢處理后,施工廢水經沉淀處理后排入地表水體,防止影響下游水域水質。
② 營運期
本工程改造完成后,仍為三級道路,沿線不設收費站和服務區,運營期廢水主要為路面徑流。根據項目可研報告,道路沿線現有的75道雨水涵洞,大多結構保存完好,少數存在堵塞現象,道路改造期間考慮對其進行清淤后接長利用。道路改造完成后,沿線共設排水邊溝55320m,雨水涵洞75道,雨水經排水邊溝收集后匯入路基外或邊溝涵洞中,再經涵洞自然沉降后,排入沖溝中,*后匯入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