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023-63527561
重慶兩江新區魚復工業園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渝開大道道路工程(一期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公示(第二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及《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國家環保總局環發〔2006〕28號)等相關規定,現將“重慶兩江新區魚復工業園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渝開大道道路工程(一期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有關信息進行第二次公示。
一、建設項目名稱
渝開大道道路工程(一期工程)
二、建設項目概況
本次建設的渝開大道道路工程(一期工程),北起于一橫線代家山立交設計的六縱線終點處,南止于擬建六縱線與渝宜高速互通立交往北1.5km左右處,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設計車速80km/h,道路標準路幅寬度54m,雙向八車道,本次建設道路全長約2000m,包含三岔Y形互通式立體交叉(茶那灣立交)一座和朝陽溪大橋。建設內容包括道路工程、立交工程(茶那灣立交)、橋梁工程(朝陽溪大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和綠化工程等。
項目總投資約19961.52萬元,2015年3月10日,重慶兩江新區經濟運行局以《重慶兩江新區經濟運行局關于渝開大道道路工程立項的批復》(渝兩江經審[2015]45號)文,對渝開大道進行了立項批復,同意實施該工程。2016年4月21日,重慶市規劃局以“選字第市政500141201600040號”文,對渝開大道一期工程下達了《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核定擬建工程的用地性質為S1-城市道路用地,并對工程相關設計規劃進行了要求:本次建設道路長約2000m,規劃紅線寬度為54m,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路。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
1.施工期
(1)社會環境
道路用地范圍內無拆遷安置問題,未發生拆遷糾紛。
(2)生態環境
主要體現為路基施工開挖作業時形成大量松散表土、臨時堆方,造成水土流失問題。
(3)廢氣
路基施工中由于挖取土、填方、推土及水泥、石灰、沙石等的裝卸、運輸過程中有大量塵埃散逸到大氣中;同時,道路施工時運送物料的汽車運行,物料堆放期間由于風吹等都會引起揚塵污染。
施工中各種工程機械和運輸車輛在燃汽油、柴油時排放的尾氣含有THC、顆粒物、CO、NOX等大氣污染物,會對周圍環境空氣質量有一定影響。
工程全線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直接購買商品混凝土和瀝青混凝土,沿線不設瀝青、混凝土拌和站。路面施工階段,在路面鋪設過程中產生少量瀝青煙氣。
(4)廢水
施工期產生的廢水主要來源于砂石料沖洗、混凝土拌和、養護;施工機械的修理、維護過程及作業過程中的跑、冒、滴、漏產生污油和露天施工機械被雨水等沖刷后產生一定量的含油污水。
本工程施工期為兩年,施工人員每天需要排放一定數量的生活污水。
(5)噪聲
施工期間使用的作業機械類型較多,有攤鋪機、裝載機、平地機、壓路機、推土機、挖掘機等等。這些機械運行時在聲源5m處的聲級范圍為75 dB(A)~90 dB(A)。因此,這些間歇性非穩態噪聲源將會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6)固體廢物
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廢棄土石方、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其中廢棄土石方送指定渣場處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垃圾處理場處理。
2.營運期
(1)社會環境
工程通車后,完善了該區域路網,減少車輛通行時間。工程建成在改善區域交通現狀,完善城市路網結構的同時,對提高居民出行、提高交通能力有重要意義。
(2)生態環境
運營期間,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態破壞得到恢復,施工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基本上得到控制。工程實施后,道路沿線兩側均覆土綠化,種植行道樹和設置人行綠化帶,增加植被面積,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
(3)廢氣
項目本身不產生污染物,道路運營期污染主要由行駛的車輛產生,汽車排出含CO、NO2的尾氣將會對沿線兩側空氣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4)廢水
汽車路面滴油、輪胎摩擦微粒、塵埃等隨路面雨水涇流進入水體。路面徑流占整個區域地面徑流量的比例是很小的,而且被分散在整個沿線,通過道路所配備的完善雨水管網收集后,不會形成集中的徑流污染源。
(5)噪聲
擬建工程運營期大、中、小型車單車晝間噪聲均滿足標準要求,夜間噪聲存在部分超標現象。擬建工程交通噪聲會對沿線敏感點的夜間聲環境質量造成一定影響。
(6)環境風險
擬建項目實施后會增加新的環境風險,主要為危險物品的非規范運輸(發生側翻、泄漏等)對地表水、土壤和植被的污染風險。如運載危化品的車輛可能發生翻車事故,事故一旦發生,污染物將可能進入現狀排水涵洞、現狀明渠或新建排水溝,對下游地表水體造成污染。
四、預防或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要點
1.施工期
(1)社會環境保護措施
在土石方開挖過程中發現未發掘的古跡應保護現場,及時上報處理。
(2)生態環境恢復措施
加強對施工沿線施工場地、施工營地的管理,盡可能減少植被砍伐,施工過程中注意對植被保護。
擬建工程路堤兩側的人行橫道上通過隔段種樹進行綠化。
合理組織施工程序和施工機械,嚴格按照道路施工規范進行排水設計和施工,做好工程完工后的生態恢復工作,以盡量減少植被破壞,控制水土流。
(3)環境空氣減緩措施
施工期環境空氣影響主要表現在施工場地、材料堆場及運輸車輛產生的揚塵,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加強施工管理、封閉施工、灑水抑塵、綠化等措施。
建設方應在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確施工單位的塵污染防治責任,使施工方嚴格執行《重慶市主城區塵污染防治辦法》第272號令”“藍天行動(2013~2017)實施方案”、“防治城市揚塵污染技術規范”、渝建發〔2008〕169 號相關要求。
(4)噪聲減緩措施
建設單位在招標過程中將噪聲納入工程預算,將施工噪聲防治納入施工合同中,制定施工組織方案。嚴格落實《重慶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辦法》、《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以及《重慶市“寧靜行動”實施方案(2013~2017年)》等相關要求和規定。確保施工噪聲不擾民,滿足《建筑施工聲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標準要求。
(5)水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營地用水、用電、排水建設盡量利用市政設施。少量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三級排放標準后,經污水排放管網,送唐家沱污水處理廠處理。
預先修建截、排水溝,沉砂池等排水設施,防止雨水沖刷泥土進入水體。施工廢水采取重復利用,經沉淀后作場地抑塵灑水。
運營期間,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態破壞得到恢復,施工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基本上得到控制。工程實施后,道路沿線兩側均覆土綠化,種植行道樹和設置人行綠化帶,增加植被面積,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加強沿線兩側綠化養護,及時對沿線兩側綠化實施補植,定期實施修剪、防蟲害和灑水,保證其成活率,發揮好城市道路景觀作用。
2.運營期
(1)環境空氣
通過在沿線兩側特別是敏感點附近多植樹、種草。項目沿線的邊坡整治工程中也應加強綠化。加強交通管理,禁止尾氣超標車輛上路行駛。定期實施道路清掃和灑水;
(2)噪聲
全路段設置限速、禁鳴標志。加強交通管理,綜合降低道路交通噪聲污染。合理設置智能交通指揮系統,保證道路暢通,降低交通噪聲。夜間運輸城市建筑渣土,其運行線路、運行時段應事先向有關部門備案,嚴格按照規定時速行駛。加強沿線兩側綠化帶設置,特別是規劃教育、居住地塊路段,選用枝繁葉茂的常綠喬木作行道樹,結合灌、草類植被形成立體綠化,對交通噪聲可起到一定的消減作用。加強路面維護,及時修補破損路面,防止因坑洼造成車輛顛簸引起交通噪聲。
工程措施: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優化路面設計,盡量減小路面縱坡;
(3)水污染防治措施
道路實施實施雨、污分流排水。定期檢查排水設施完好性,發現破損應及時維修,確保區域內雨水、污水排水暢通;
(4)環境風險
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在公路行駛可能存在環境風險。本道路非危化品專用運輸道路,評價建議設立危險品禁運標志,加強道路運輸、交通管理,加強路面維護,在急彎路段設置警示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