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023-63527561
重慶市永川區茶山竹海旅游區總體規劃修編(2017-2030)
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信息公示(第二次)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等規定,現將重慶市永川區茶山竹海旅游區總體規劃修編(2017-2030)環境影響評價的有關信息予以第二次公示。
一、規劃概況
1、規劃目的
永川將茶山竹海作為全區旅游發展重點,提出三年創建國家AAAAA級景區的目標。本次修編在上一輪總規的基礎上,重點按照國家AAAAA級景區的要求對茶山竹海的資源、旅游產品、旅游設施重新進行梳理和提升,使其能夠達到國家AAAAA景區的評定要求,并構建自身的旅游特色和吸引力,成為永川旅游的標桿。
2、規劃范圍
南至水電技校旁岔路口、北至金竹溝-桫欏林,西至規劃大橋村-西環山公路,東至規劃各個水庫,規劃研究范圍109.45平方公里,旅游區總面積約96.66平方公里。
【核心景區(5A景區創建核心范圍)】自紅村景區大門到大碑寺沿東山公路兩側山體地帶劃定為茶山竹海風景旅游區的核心景區(5A創建區)范圍,面積約29.63平方公里。
外圍區范圍為54.1平方公里。
風貌協調區范圍為12.93平方公里。
以茶竹共生的罕見生態景觀和茶竹文化、龍文化、隱逸文化為核心旅游資源依托,整合永川科技資源,將茶山竹海打造成為集觀光游覽、養生度假、文化體驗、創意產業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文化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總目標:將茶山竹海建設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智能旅游先行示范區。
分期目標:到2020年,將茶山竹海建設成為川渝知名的生態智能化旅游景區,并創建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到2025年,將茶山竹海建設成為國家級的生態旅游示范區和國家級度假區;到2030年,將茶山竹海建設為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5、空間布局
依托旅游區的地勢地貌環境,資源條件,突出“山地觀光、生態休閑度假特征,合理進行布局。總體布局為“茶竹戀”山地游覽區、“竹隱山”休閑度假區、“茶香谷”觀光休閑區、“茶竹居”鄉村體驗區、“竹之鄉”田園休閑區5大板塊。
6、旅游發展規模
到2020年,旅游人次約96萬,到2025年,約217萬,2030年約359萬。
二、規劃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概述
規劃建設可能對環境影響包括水環境污染、大氣環境污染、聲環境污染、固體廢物污染、生態環境污染等的污染:
1、水環境污染主要是由企業工業廢水、固體廢物水土流失、居民生活污水、地表徑流等產生的。
2、大氣環境影響主要為旅游區餐飲油煙廢氣、交通汽車廢氣、燃料廢氣等
3、聲環境影響主要是道路交通噪聲、娛樂場所設備設施噪聲和旅游區商業活動在設備設施噪聲、游客噪聲等。
4、固體廢物主要有居民、游客生活垃圾等.
5、生態環境影響主要是自然景觀及人文旅游資源開發影響、生態動植物及多樣性開發影響、生態系統影響、景觀多樣性影響。
三、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要點
1、大氣環境防治措施
餐飲油煙:按照《飲食業環境保護技術規范》進行污染防治,油煙凈化處理通過專用煙道達標排放。
燃料廢氣:各旅游區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采用清潔能源。
交通汽車廢氣:車輛尾氣達標排放,加強道路兩側綠化。
2、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
排水方案:污水處理采用雨、污分流制。
污水處理方案:生活廢水通過污水管網排入集中污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放。
3、聲環境保護措施
交通噪聲:加強道路綠化帶建設,車輛通過敏感地段時限速禁鳴等。
社會生活噪聲:對室內的噪聲設備進行隔聲、吸聲、減震措施,做到場界達標。對室外的設備通過選用低噪聲設備和減震隔聲措施,做到場界達標。同時娛樂場所的選址應避開主要學校、居民區等聲環境敏感區。禁止旅游區使用高音喇叭。
游客噪聲:通過加強文明旅游的宣傳教育“重安全,講禮儀;不喧嘩,杜陋習;守良俗,明事理;愛環境,護古跡;文明行,*得體。”,可以有效減緩人群噪聲,提高景區聲環境質量。
4、固體廢物處置措施
一般生活垃圾通過設置垃圾箱、垃圾收集點和垃圾轉運站全部收集后交城鎮環衛部門收集外運衛生填埋。加強文明旅游的宣傳教育,杜絕游客的隨意丟棄垃圾,減緩垃圾對旅游區的不利影響。餐廚垃圾及餐飲隔油設施產生的油污執行《重慶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及《飲食業環境保護技術規范》的相關規定,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分散式生活污染源如農家樂、農村居民點產生的生活垃圾納入旅游區的垃圾收集、轉運系統。
5、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動植物保護對策、措施
對生態敏感區進行空間管控、環境準入,控制旅游開發建設的強度。同時對建設用地選址進行優化,盡量利用旅游區的荒地、空閑地,禁止破壞野生保護植物和古樹名木,堅持原地保護,盡量避開林地特別是天然林地。
同時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生態保護:合理施工劃定作業范圍,將施工影響范圍控制在項目占地范圍內。加強施工人員的管理和教育,加強游客文明旅游,合理確定各旅游區的旅游環境容量,避免人為破壞植被。加強旅游區生態保護與修復,各旅游區主要通過施工臨時占地的恢復以及綠化工程培育建設進行人工修復,改善和提升生態功能。尊重自然生態規律,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應首選本地植物,防止外來入侵物種。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生物多樣性原則,以喬木為主,喬、灌、草群落式配置。同時優化旅游環境容量。
對建設用地選址進行優化,禁止破壞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同時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生態保護:禁止施工工人捕獵野生動物,減小噪聲對野生動物的影響,盡量避免夜間施工。加強游客文明旅游,合理確定各旅游區的旅游環境容量,減小游客對野生動物的影響。通過植被恢復特別是生態紅線的生態保護與修復,保護和修復野生動物生境,未受影響的野生動物提供回歸的生境。
(2)生態紅線保護對策、措施
①對生態紅線進行空間管控、環境準入,控制旅游開發建設的強度。加強旅游區涉及的生態紅線的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及項目應制定實施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方案,優先保護良好生態系統和重要物種棲息地,提高生態系統完整性和連通性。
②生態紅線內全面推進生態旅游,參照《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與運營規范》(GB/T26362--2010)建設生態旅游區。鼓勵建設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完善生態旅游環境教育載體,有序建設自導式教育體系和向導式教育體系。。
(3)旅游資源保護對策、措施
將主要的、核心的旅游資源納入生態空間進行空間管控、環境準入,控制旅游開發建設的強度,對建設用地選址進行優化。旅游發展按照相關旅游資源的保護法律法規及相關要求以及保護規劃進行控制。按照符合歷史風貌,符合景區景觀的要求,嚴格控制建筑物、構筑物的高度、體量、色調、風格,必須各旅游資源的環境風貌相協調。 同時加強旅游環境容量的控制,促進文明旅游。
(4)加強旅游生態環境保護和宣傳教育
旅游和環保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開展旅游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與培訓。加強旅游科普工作,提高旅游經營管理者、游客、社區居民和旅游活動其他各方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加強對游客的文明教育,提升游客的文明素質,倡導文明、科學、健康的旅游行為。要加強輿論監督,配合新聞媒體搞好旅游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
四、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要點
重慶市永川區茶山竹海旅游區總體規劃修編(2017-2030)符合國家、地方相關產業政策、法規和規劃要求,規劃實施的污染物簡單、排污量較少,對環境質量的影響總體較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為明顯。針對這些環境影響,本次評價主要通過生態空間管控、環境準入、資源利用上線、總量控制進行規劃限制,同時提出了環境影響減緩措施及優化、調整建議。通過落實評價提出的規劃限制、減緩措施和優化、調整建議,能夠保證環境質量底線,能夠保證規劃實施對重慶市生態紅線影響控制在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的程度。規劃對環境的各種不利影響可以得到減緩,對環境的影響可控制在可接受程度。規劃實施后對提升茶山竹海的資源、旅游產品、旅游設施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提升促進永川茶山竹海旅游特色和吸引力,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規劃方案可行。
五、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全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眾認為必要時向建設單位或者其委托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索取補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
公眾查閱環評全本的期限:發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
公眾查閱環評報告的方式:通過環評單位、規劃實施單位均可查閱。
規劃實施單位和聯系方式
規劃實施單位:永川區旅游局
聯系人:楊科長
聯系電話:023-49822888;
聯系地址:重慶永川區匯龍大道東一路19號.
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及聯系方式